池州晒扫黑除恶阶段性成绩单:抓获犯罪嫌疑人525名 - 综合 - 法治天天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正文

池州晒扫黑除恶阶段性成绩单:抓获犯罪嫌疑人525名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2018-11-21 10:14:18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日前,池州市东至县人民法院对长期盘踞东至四中校园及周边地区、以施某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进行了依法判决。这是池州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依法判决的首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该案的判决为池州社会治安稳定铲除了一大毒瘤,更有力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标志着池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全面展开。

  据悉,截至10月26日,池州市共侦办涉黑案件2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4起、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45起;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525名,破案163起。

  全面发动群众摸排线索

  为全面发动群众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池州市从报纸、电视、LED屏、移动媒体,到居民社区、交通要道、商场等场所,扫黑除恶标语、宣传语随处可见,池州市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宣传,同时还组织网格员、“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进村入户宣传,大力营造斗争氛围和行动声势。

  为广辟线索来源,池州市在省、市媒体上广泛发布池州市扫黑除恶线索举报邮箱、电话、举报信邮寄地址,深入发动群众参与斗争,并敦促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人员主动投案自首。目前,共接到群众举报线索33条,已有27名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在中央和省确定的打击重点基础上,池州市结合实际,对涉矿农村所在地、涉市县重点工程项目所在地、涉旅游经营项目所在地、涉民生资金和项目较多的地区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建筑市场等行业和领域进行重点摸排。截至目前,共通过摸排、举报获得涉黑涉恶线索83条。

  重点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池州市结合市情,聚焦环境整治、黄赌毒、涉枪爆问题、旅游市场乱象等重拳打击,深挖彻查黑势力“保护伞”,严格审查村(社区)“两委”班子,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2016年以来,池州市就针对突出环境问题部署开展了从严治岸、重拳治砂等“六治行动”。而在今年的环境整治工作中,该市把开展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与扫黑除恶结合起来,既查污染环境案件,又查幕后有无黑恶势力。全市共立刑事案件5件,采取强制措施29人,移送审查起诉18人。

  针对长江池州段河道非法采砂行为,该市开展了“零点行动”、“清江行动”等系列行动。其中,池州市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对长江梅龙水域采砂船进行拉网式排查,成功打掉以周某某为首的23人非法盗采江砂犯罪团伙,刑事拘留13人,取保候审7人,网上追逃3人,极大震慑了各类非法采砂行为。

  该市聚焦黄赌毒和涉枪爆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查处“枪爆”治安案件16起。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现行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3%,八类主要案件破案数上升16%。

  旅游是池州市支柱性产业之一,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针对旅游市场乱象,该市旅游、公安、宗教等部门联合各县区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加大对“黑导”、“黑社”、“黑店”、“黑车”等的打击力度。九华山风景区开展为期110天旅游市场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整治景区内假导、假僧招摇撞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共刑拘各类假僧、黑导6人,治安拘留13人,移送起诉2人。

  扫黑除恶同反腐斗争结合

  池州市坚持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排查发现党员干部和其他行使权力的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问题。已梳理排查涉黑涉恶问题线索9件,对涉嫌涉黑涉恶的6名党员予以立案审查。

  在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期间,该市纪委监委、组织、民政等部门,加强对班子人选联合审查,完成3200余名换届初步人选预审工作,对53名村和社区“两委”候选人提出了不能或不宜的意见,共同把好廉洁关、政治关、形象关,坚决防止“村霸”、涉黑涉恶等人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强大攻势和依法严惩的高压震慑下,提升社会正气、改善治安环境的积极成效日益显现,在今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池州市扫黑除恶工作成效指标为80.5%、群众知晓率达90.1%,均位居全省第5位。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