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庙“光接三台” 匾浅探 - 文化 - 法治天天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正文

武威文庙“光接三台” 匾浅探

来源:  作者:  2023-07-24 09:32:18

武威文庙,是凉州儒家文化的地标;文庙文昌宫桂籍殿前廊檐下悬挂的40多块匾额,则是凉州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精魂,展现了千百年来,武威崇文重教、儒学兴盛、人才辈出、文脉绵延的雄厚气象。本文主要简述“光接三台” 匾和其书写者曾国杰。

一、“光接三台”匾文浅释及其形制

“万世文宗”“聚精扬纪”“书城不夜”等众所周知的名匾相比,“光接三台”匾的名气就显得比较小。王其英主编的《武威金石录》(2001年兰州大学出版社)收录了武威文庙藏匾名称、献匾人或书匾人及献匾时间,“光接三台”匾亦收录其中。2002年8月武威市博物馆编印的《武威文庙名匾》辑录了桂籍殿前廊檐下悬挂的匾牌和文庙内牌坊、门楼横帔53块,附以图片,并摘录了匾文,进行了注解。“光接三台”收录其中,但献匾人姓名模糊不清。

“光接三台”匾的形制较为独特,融匾、联于一体,由左、中、右三部分文字和饰以人物、植物等精美花纹的边框组成,中间为匾名及献匾原委、献匾时间,左右为对联和负责此次修缮文庙的“经理监造”“主持”。可以说,“光接三台”匾,集中展现了文学、书法、绘画、雕刻等。这种形制的匾还有“文明长昼”(乾隆十一年,1746年)、“彩振台衡”(乾隆十七年,1752年)、“炳呈斗上”(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曜握斯文”(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另外,还有3块匾的形制与“光接三台”匾相似,如“学宗衍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瑞预化成”(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先天炳蔚”(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   


兹录“光接三台” 匾文如下:

光接三台

上款:乾隆三十五年又五月吉旦

下款:乡国合学补修工竣薰沐叩

附联:朗岂惟周?久焕天章遥射斗;

炳非在宋,专开文运预占星。

撰者:武威县儒学教谕葛善应敬撰

书者:吏部候选县丞曾国杰敬书

右侧:经理生监 李天成 杨生藩 温其琬

孟登甲   李含英

左侧:经理生监 李承泽   高元爕

  鲁同文

据匾文可知,此匾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闰五月,由武威县所有廪生在文庙修葺后进献。匾文大意为:文昌帝君之光辉如同天上的三台星相互映照。三台,即三台星,共六星,属太微垣,分上台、中台、下台,按上、中、下三台各二星顺次为大熊座,亦称“三能”,主贵,为吉星。

附联主要歌颂孔子的德行。大意为:他的功绩岂止在周朝?早就焕发出好文章,遥映星斗;他的光耀也不仅仅是传到了宋代,专门负责开启文运,提前预测过星象。

附联用典,亦可做另外一种理解。上联大意为:郎岂仅是依据《周易》吗?他的其他好文章长久地焕发光芒,一直射到天上的北斗星。郎岂,字雅光,北海安丘(今属山东)人,东汉经学家、占卜家。汉顺帝曾将郎岂征召到宫廷占灾异,他便引《周易》经传文陈述便宜七事。后被顺帝授为郎中。事见《后汉书·郎岂传》。

下联用“五星聚奎”典,大意为:文昌帝君也不仅仅在宋朝专门大行文运,给予士子捷连进仕,观察天象,推论人事。明张岱《夜航船》卷一《天文部·象纬》载:

宋太祖乾德五年,五星聚于奎。初,窦俨与卢多逊、杨徽之,周显德中同为谏官。俨善推步星历,尝曰:“丁卯岁,五星聚奎, 自此天下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

窦俨(918—960年),字望之,蓟州渔阳人。窦俨与兄窦仪,弟窦侃、窦偁、窦僖,相继登科,人称窦氏五龙,燕山五桂,即后世所称“五子登科”。

《宋史》卷五十六《天文志》亦载:

乾德五年三月,五星如连珠聚于奎娄之次。

五星聚奎,发生在宋乾德五年(967年)。此时窦俨已去世7年,可见他准确言中未来星相,也言中未来天下大势。经过五代十国的纷乱之争,北宋统一天下,此时有五星聚奎,很多人都认为是祥瑞。这也就是所说的“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五星聚于主文章的奎星,是“重启斯文之兆”。

二、书者曾国杰事迹简述

曾国杰,清凉州府武威县(今凉州区)人,善书法。潘挹奎著《武威耆旧传》有曾氏传记,现录如下:

曾太学国杰,武威人。兄国偀,字御遴,拔贡生,工辞赋,著《离骚补注》,藏于家。国杰以善书,以兄其名。书仿魏晋,运笔圆美,又有遒劲之致。如武夫解兜鍪,袭儒者冠服,虽气象雍容而赳桓若故。

传文虽然寥寥数句,非常简短,但重点记述了曾氏兄弟书法的特点。“光接三台”四字,便体现出曾国杰书法的“运笔圆美,又有遒劲之致”的艺术特征。曾国杰是乾隆时期武威的大书法家,“武威今言善书,必推曾、景,得其尺幅以为珍秘”。

景氏,即景瑞,字圣图,岁贡生,官至合水训导,“学品为人所称”。景瑞也是一位大书法家,“善书摹颜清臣,得其似,题榜字尤胜”。文庙藏匾中“炳呈斗上”匾,即是景瑞所书。

在书写“光接三台”匾后的第2年,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在武威士子们的热情邀请下,曾国杰撰“瑞预化成”“先天炳蔚”匾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是辛卯恩科,次年是壬辰科,这两科中,赴京参加会试的凉州府学子没有一人中得进士。上一次凉州学子中式还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已丑科,凉州府武威县士子张翙中得三甲第十五名,赐同进士出身。这三年里,武威的读书人压力非常大。

曾国杰撰写这两块匾文,意在希望凉州学子继续勤奋读书,一定会有瑞星照耀在凉州的天空,武威的读书人一定会取得功名。

作者简介:柴多茂,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著有《张澍》(2016年,甘肃教育出版社),参与撰稿《历代咏凉诗选析》(2013年,大众文艺出版社)《甘南故事》(2017年,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编辑:ym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