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垓镇用乡村文化孕育群众幸福新生活
近年来,黄垓镇认真落实乡村文化振兴部署要求,注重加强农村基层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乡风文明促进文化振兴,用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注重发挥各村“文化能人”的引领作用,全力全速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指数,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供了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文化设施,激活农村文化,提振群众精气神。黄垓镇充分挖掘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通过组织、策划、比赛、演出,将农村文化“能人”进行整合优化,集中农民智慧,编排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打造一支支扎根乡村、服务村民的文艺队伍,努力促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滋润。今年七十多岁的高凤平,是黄垓镇鲁店村艺术团的一员,他和许多中老年搭档们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农村戏曲文艺舞台上,不仅认真演出传统剧目,而且广泛宣传展示黄垓镇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新变化,大力倡导乡风文明。
深入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一是建立乡村文化队伍。镇党委、政府注重整合各类志愿队及文明传播资源,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与各项具体重点工作相结合,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活动向前发展;注重发挥各村“五老人员”、乡贤居士、文化能人自身优势,培育农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采取漫画、诗歌、快板、戏曲、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农村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食粮”,像西孔村孔繁金的军乐鼓队、鲁东村鲁保兴的二胡弦、鲁北村高凤平的黑头戏、张垓村王汉章的流行歌曲、黄西村赵善云的唢呐班等,都是全镇出了名的文化领军人物,他们活跃在全镇各村的文化阵地上,引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凝聚乡村振兴能量。面对时下结婚彩礼节节攀高,婚事喜宴、喜酒、喜烟档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等不良习气,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的文化能人、乡贤居士,身先士卒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群众的婚丧嫁娶观念。黄北村乡贤黄邦芹、关记存等人召集村内“明白人”,会同村两委干部协商,修订了村规民约,立下了规矩,从喜宴规模、标准,喜烟喜酒档次价格进行规定,从村支部书记黄凌渠二弟的婚事开始执行,一桩喜事下来节约3万多元,得到了村民的积极支持,连锁反应般地引起全镇17个村效仿执行;鲁东村“名人”鲁景同经办红白喜事多年,发现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便与众人商议,订法令,立规矩,致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同时还给自己约法三章,操办红白喜事做到“三不”,即不摆喜、不给成盒烟、完事不谢客,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敬仰。这样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颖不劳累,节俭不浪费,一桩桩“大事小情”,“乡贤能人”们不仅轻松自如地办结,而且引领了当代精神文明新风尚,受到了村民群众的高度好评。如今的黄垓镇,文化凝聚力不断增强,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 丁万成 冯再强 审核 杨行)
编辑:ym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