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处理”新方式“:秸秆放路边、电话叫车运 - 生活 - 法治天天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正文

秸秆处理”新方式“:秸秆放路边、电话叫车运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2019-06-13 09:29:50

  “现在有专车回收秸秆,秸秆有地可去,以后也不用烧秸秆了。”周灶富是绩溪县临溪镇周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镇里不仅安排专人帮忙,还有企业上门收集秸秆,这让周灶富不在为地里的秸秆发愁。

  从思想源头上戒断“烧秸秆”的习惯

扶贫干部到田间地头帮农户收秸秆

  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一片农忙景象。但油菜、小麦的丰收也意味着秸秆禁烧任务的繁重。临溪镇镇域贫困户大多因年龄偏大、患病或残疾而缺乏劳动能力,对田中的秸秆无力处置,以往只能采取火烧等方式。

  针对这个实际情况,绩溪县临溪镇借助帮扶干部、贫困户、社会扶贫的三方力量,扶贫、环保“两手抓”,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干群合力共同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最终实现零火点目标。

  “用贫困户的手,带秸秆禁烧的头;借贫困户的口,说秸秆禁烧的理。”临溪镇注重发挥贫困户的“焦点”带头作用,组织帮扶干部协助贫困人口处理秸秆,鼓励贫困群众在村内自发宣传秸秆禁烧危害,将禁烧理念由两百多户贫困户辐射至镇内四十几个村民组,从思想源头上遏制焚烧秸秆行为的发生。

  临溪镇扶贫干部借助开展扶贫攻坚“重、补、促”专项整改和“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大排查的机会,上门上户查贫困情况、签禁烧承诺书。“大伙的脚步在秸秆田中和贫困户家中来来回回,两项工作推进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临溪村党总支书记汪盛利说,为确保达成“不着一处火,不冒一处烟,不黑一块地”的禁烧目标,临溪镇号召全镇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扶贫工作同时争当禁烧宣传员、巡视员、应急员。

  “镇里常来的小冯人真不错,帮我收了一亩半油菜,她说秸秆不能烧,烧的烟呛人,还容易引起火灾。”在扶贫干部的宣传引导下,周灶富再也不想着烧秸秆了。

  村民一个电话就能将秸秆运走

扶贫干部到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

  除了从思想源头上引导村民,更方便的秸秆处理方式,也是村民主动不再烧秸秆的原因。

  走在临溪镇周坑村的乡间,你就会发现原本在田间随意堆放的秸秆现在都整齐的摆放在路旁,村民的一个电话就可以让货运车辆前来将秸秆拉走,这些新变化正是临溪镇引入社会扶贫力量参与秸秆处置的突出成效。

  2019年,临溪镇同绩溪县德龙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协商,由该公司负责镇域范围的所有秸秆的采集、运输工作。经过前期的广泛宣传,镇域内群众已经养成了“秸秆放路边、电话叫车运”的意识。搬运来的秸秆经由德龙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的加工处理,形成环保高效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变废为宝,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

  不同于秸秆清洁能源方面的运用,绩溪县临溪镇设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则在利用秸秆种植食用菌方面大作文章。在引入获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奖”的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后,合作社已收集自身经营用地及周边农户秸秆2000公斤,这些秸秆将被粉碎加工制作基料,用于生产优质的菌类。

  据合作社负责人张卫东介绍,除了已在合作社直接务工的3名贫困户外,临溪镇设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已与全镇70多名弱、半及丧失劳动能力贫困户签订“现金入股+分红”产业扶贫合作协议,为贫困人口带来分红收益。下一步该合作社将推广秸秆基料制作工艺,雇佣贫困户制作秸秆基料进行出售,带动更多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