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囚犯的自白:早日出去 听听母亲的教诲
一个电话、一束鲜花、一声感谢,都让这个母亲节充满了浓浓的感恩氛围。高墙电网内,囚犯们有什么话要对母亲说?5月13日,安徽九成监狱分局举办“正心馈亲情,母爱促新生”主题开放日活动,三名囚犯向记者吐露了他们的心声。
“好好改过自新,早日出去,听一听母亲的教诲……”
“妈妈,我好想你,当初要是能够听进去您老的话,就好了……”开放日当天,潘某抱着80岁的老母亲说道。
今年52岁的潘某,因受贿罪被判处10年刑期。入狱前,他是安徽某地前途光明的领导干部,入狱后,他成了人人不耻的罪犯。身份落差、失去自由,让潘某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整日浑浑噩噩,情绪十分低落。最难受的是,每次想到自己高龄的双亲,潘某总是害怕他们不能活到自己出去的那一天。
潘某从小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省吃俭用供出潘某读书。都说寒门出贵子,潘某也没让家人失望,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名牌大学毕业后步入仕途,三十出头便担任了正处级干部。
潘某母亲看到儿子越来越有出息,高兴的同时,也时常告诫潘某,“孩子,家里什么都有,都够用,别人的东西可千万不能拿啊!”每次想到这里,身陷囹圄的潘某都悔恨交加,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我在狱内的第四个母亲节,可能还要再过6个,”潘某红着眼眶说道,“只希望在监狱内好好改过自新,早日出去,听一听母亲的教诲……”
“是我,让这个家散了。”
“对不起,妈妈,是我让你们吃了这么多的苦。”王某与母亲紧紧握住双手,不停地说着内疚的话。想到自己因罪入狱后,60多岁的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又去外地打工,王某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操劳了半辈子,本以为到了享福的年纪,却因为我的过错,寄人篱下,”王某一度觉得,“是我,让这个家散了。”
“妈妈,我错了,”王某哽咽地对母亲说,“我终于知道,不管在哪里,有您的地方,才是家……”
“半辈子过去,我也该做点人做的事了……”
为母亲递上亲手做的鞋垫后,陶某和母亲早已泪流满面。短暂的拥抱后,陶某告诉母亲,“等我回家,好好孝敬您老……”
三次入狱,今年45岁的陶某在狱中度过了十多年。他说,社会上“混”的久了,早就忘记了家是什么滋味。
今天的母亲节活动,监区安排参加开放日的罪犯给自己母亲制作一双写着“孝”字的鞋垫。制作鞋垫时,陶某脑海中总是浮现自己年迈老母亲的身影,一针一线未动,眼睛却浮起薄雾。
抱着老母亲,陶某暗暗告诉自己,“现在悔改还来得及,半辈子过去,我也该做点人做的事了……”(记者 陈成 通讯员 张云龙)
延伸阅读:
九成监狱开放日:让亲情照亮回归的路
5月13日上午,“正心馈亲情 母爱促新生”开放日活动在九成监狱马家湖监区举行。上午9时,26名服刑人员的亲属进监帮教,与服刑人员共度了一个难忘的日子。
活动现场,在监狱民警的带领下,服刑人员亲属首先参观了服刑人员监舍、教育改造成果展厅、狱内法庭等改造场所,让服刑人员亲属更加深入了解了服刑人员就餐、就医、学习和生活的改造环境,真切感受到了服刑人员的悔悟和改造后的蜕变。
在随后的文艺汇报演出中,九成监狱的服刑人员以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对母亲无限的思念。红歌合唱《我的祖国》、诗朗诵《写给母亲》、情景剧《假如给我一天自由》、大合唱《妈妈,儿今天不能跟你回家》等节目无不充斥着服刑人员对犯罪的忏悔,对家的向往,对重新做人回归社会的渴望。台上真挚的表演感动了现场每个人,赢得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后,监狱还组织开展了亲情聚餐活动,让服刑人员和他们的亲属一起实现在高墙内的“团圆饭”。“监狱中,亲情是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支撑和动力,这样的方式,有效形成了亲情与监狱共同帮教的合力,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改造效果。”九成监狱分局教育改造科科长黄绍宏说。
近年来,九成监狱坚持把监狱开放日活动作为全面展示教育改造成果的窗口,努力与社会各界共同营造教育改造的良好环境,并以此进一步深化狱务公开,推进“阳光执法”。(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记者 陈若天、汪炜、红唐敏)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