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六链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激发非公企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优势,集安市坚持以“两新”党建为引领,推动非公企业在乡村组织、产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助推器”,跑出乡村振兴“新速度”,切实优化“两新”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同频共振的新发展格局。
以“组织链”引领“进步链”。集安市坚持“统一指导、区域统建、全面覆盖、集中活动”的工作思路,组建边合区企业党委、互联网行业党委、商圈综合党委等行业党委7个,成立“商圈联盟”党委、“红色物业”联合党支部,建立“四级联动”“三级联评”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开展《集安市民营企业家政治引领攻坚项目实施方案》等重点工作任务,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示范岗96个,发挥引领作用、树立企业文化、凝聚职工力量。持续引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导企业家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智力帮扶”,使企业员工学有榜样、有目标,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风气。目前,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进农村”专题培训12期,累计培训370余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增添力量。
以“协作链”促进“产业链”。集安市坚持以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为载体,以有思路、有名称、有内涵、有载体、有故事、有影响为目标,着力打造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慧聚双创产业园、爱民志愿者协会等一批党建品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同时,鼓励非公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与村镇开展结对帮扶,大力发展人参种植、果蔬销售和深加工、山蜂养殖、民宿餐饮、葡萄酒酿造、食用菌栽培、观光采摘等特色项目。其中,大路特产制品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建立了万亩林下参基地,带动100多户农民发展人参产业,并投资修建集体育活动、餐饮为一体的公共休闲浴场,实现了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促。
以“服务链”带动“增收链”。集安市坚持加大对“红色孵化器”入孵企业和“党建强、发展强”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指导金融部门和吉林银行依托“红色孵化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进一步解决资金难题,提升助企惠企实效。同时,结合节日效应,在线上,依托“红色孵化器”邀请有影响力的知名网红开展公益直播带货活动;在线下,组织开展产品展销大集,倡导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集中采购“红色孵化器”展销产品,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域外产品展销活动,宣传展示企业名优产品,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目前,开展助农直播销售活动7场,帮助果农销售集安白桃2万余斤、软枣猕猴桃1万余斤、鸡心果5000余斤、寒富苹果17万斤,累计销售额达65万余元,带动农户20余户,促进农户增收近10万元,充分发挥了“红色孵化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组工)
编辑:ym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