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农牧业合作社“强引擎”激活产业“内动力”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化农牧业发展的方向,农牧业合作社的设立是实现农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的一计“良策”,农牧业合作社不仅能提高农牧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还能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近年来,上海庙镇立足优势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组建和培育农牧业合作社,使之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培育,上海庙镇涌现出一批以鄂托克前旗蒙都草业种养殖合作社为佼佼者的发展势头强劲,引领带动明显的农牧业合作社。
发展绒山羊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鄂托克前旗蒙都草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位于上海庙镇芒哈图嘎查,芒哈图嘎查饲养的绒山羊主要是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光泽度好、细度细、绒纤维长,且绒山羊产业是自治区确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旗的优势产业,羊绒冠有“纤维宝石”“软黄金”的美誉,是毛纺工业优质原料。合作社依托西部荒漠草原阿尔巴斯超细绒型绒山羊种业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利益联结模式,整合了4个嘎查48户绒山羊养殖示范户,经过品种改良合作社以有超细绒型种公羊20只,14.5微米以下基础母羊3000多只,占总基础母羊的42%,中心配种站1处,为示范户配种6000多只,配种率高达83%。合作社成为了培育超细型绒山羊品种(品系)的核心群。2021年合作社总产值达240万元以上,占集体经济总产值的62%以上。合作社成立以来,绒山羊产业优势明显,集体经济效益显著。
引进先进草业技术,修复草原生态
芒哈图嘎查属于蒙古高原荒漠化草原类型区和鄂尔多斯生态自然恢复区,由于粗放散养方式和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超出草原承载能力,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沙化面积逐年增加,干旱少雨已成为每年草原主要的自然灾害,保护生态迫在眉睫。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合作社引进中国科学院优质牧草“中科羊草”,中科羊草蛋白质含量高,省水省肥,产量高,是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的优质牧草。通过专家和技术员的指导,成功推广种植中科羊草200亩,为规模化养殖带来饲草料短缺的问题探索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将“粗放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实现草畜平衡,修复草原,保护生态的目的。三、培养专业服务团队,节本增效精准服务
培养专业服务团队,提供高效服务
鄂托克前旗蒙都草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目前有6名防疫员,4名人工配种员和数名养殖能手。合作社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团队培育,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鄂托克前旗兽医院、那日苏兽医店达成技术合作,常年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不断拓展业务,提升水平,将绒山羊良种选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羊绒检测、饲草料加工、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统筹规划、统防统销,精准服务,降低成本。合作社的发展有效的破除了养殖户“规模小、技术差、品种杂、销售难、效益低”的恶性循环模式。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现代化养殖业发展的“领头雁”,持续为绒山羊产业做大做强增加动能。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农牧民致富
合作社法人春雨当选为鄂尔多斯市第三届人大代表以后,尽职履职,走访群众,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提出《关于解决干旱硬梁地区饲草料基地配套水源工程建设》的建议,争取到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120平米的暖棚草棚各68座,机井30眼,干旱硬梁地区农牧民受益颇广。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绒山羊品种优良,产品标准统一,销售渠道畅通,实现绒肉双收,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绒山羊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引领农牧民增收致富。
鄂托克前旗蒙都草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绒山羊养殖产业品种优良,团队专业,技术成熟,服务优良,在推动当地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农牧业经济良性循环方面始终发挥着龙头带动效果,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编辑:ym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