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北杨善村:文化产业“加力”乡村振兴 - 财经 - 法治天天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正文

潍坊北杨善村:文化产业“加力”乡村振兴

来源:临朐县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  2022-12-01 09:28:10
     “我们根据重大节日和市场热点创作新作品,通过电商、礼品等手段打开销路,2021年牛刀小试,实现年销售收入20多万元。我们又投资160万元建成剪纸艺术馆,打造研学基地,年接待中小学生2万余人次,成为潍坊市旅游示范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日前,在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北杨善村,村党支部书记史成友介绍,北杨善村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自清朝末年起,年画剪纸艺术便在村内兴盛起来。

  近年来,北杨善村立足剪纸、年画等文化资源,以培养壮大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文化致富的新路子,打造了民间工艺与市场对接的产业化运营模式。

  一是发展文创产品。

  作为“书画之乡”,为了让文化优势“变现”,进而带动村民增收,北杨善村积极搭建平台,打造文化振兴示范区。

  据了解,以手工剪纸、手绘年画等手工业为支撑,该村投资360万元,建设了北杨善剪纸艺术馆和吕家楼手绘年画博物馆。北杨善剪纸艺术馆集手工剪纸衍生品开发、伴手礼包装等功能于一体,吕家楼手绘年画博物馆则是集年画展厅、创作室等功能区于一体。北杨善村在搭建平台的同时,还延伸了生产服务功能,扩大了产业的“服务面”。

  注重文创周边开发,将非遗作品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北杨善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秘密。在北杨善村,村民们积极制作挂历、摆台及各类工艺品,并先后创作出百草中药、二十四节气等文创作品,为传统花样赋予了时代特色,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二是培养本土人才。

  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北杨善村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借助工业园区位优势,完善配套服务,让传统手工艺者实现“有技可施”。截至目前,平台已有20余位年轻人入驻。

  北杨善村十分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村党总支牵头成立手绘年画工作室和剪纸艺术协会,组织专家举办艺术培训班,进行剪纸、年画技艺培训,培育起50多人的剪纸队伍。根据村名中的“善”字,结合尊老孝老的传统文化,成立了临朐县善兴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将“善”文化融入剪纸作品,充实“善”文化品牌内涵。

  此外,北杨善村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培训年画剪纸爱好者。年画剪纸爱好者经培训后上岗,从事手工年画剪纸产品制作。产品销售收入在村集体、合作社、手工艺者中进行分配,村集体每年可增收约8万元,手工艺者人均年增收约1万元。

  为了更好地销售年画剪纸作品,冶源街道紧盯市场需求,将年画剪纸作品与客户企业文化相结合,通过挂历、台历等,借助村内落户企业平台宣传年画剪纸作品,拓宽销售渠道。在年画剪纸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根据客户需要,创作出定制产品,大大提高了年画剪纸产品的吸引力和订单量,2018年年底,专门为一家外地客户创作的“十二生肖”主题系列年画剪纸作品,一次性销售500件,创收10万元。

  三是注重文明建设。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该村也十分注重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老百姓不仅口袋“鼓”起来,也要脑袋“富”起来。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北杨善村筹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配套图书室、书画展览室、文体排练室等活动场所,为群众娱乐休闲创造了条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资200多万元,把手绘年画、剪纸艺术嵌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建设了孝德亭,着力打造“善”文化,宣传邻里和睦、倡导文明和谐,为北杨善村乡村振兴之路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疫情期间,该村还积极发动村民创作“疫情防控”等主题剪纸,传递抗疫正能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史成友介绍,村里还与临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运营集民俗游览、非遗传承、旅游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研学基地;联合举办了北杨善村剪纸艺术节、贺年会、元宵灯会等节会活动,丰富了剪纸文化的旅游内涵。研学基地的建设,满足了游客对于多元精神文化的需求。如今,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编辑:ym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