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粮食产后服务 助力粮食减损农民增收
齐河县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成一批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专业、便利的服务,保障粮食颗粒归仓、农民增产增收。
最近正值夏粮收购高峰,但阴雨天频繁。在齐河县,种粮户老潘已经赶在一场大雨下起来之前,把今年收获的3万多斤小麦,全部拉到了离家仅20分钟车程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胡官屯镇潘庄村村民 潘尚振在采访中说:“以前不光是担心阴雨天淋坏粮食,家里没有地方晾晒、没有安全的储存设备,老鼠、害虫加上霉变,一亩地打的粮食总要损失个几十斤,很可惜,现在有粮食产后服务就不一样了。”
贴心的粮食产后服务,为农户丰收之后的储粮卖粮解决了后顾之忧,那么颗粒归仓之后,粮食保管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在鲁粮集团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56口平房仓可仓容14万吨粮食。进入粮仓,可以在仓房边看到一根根电缆线,在我们看不见的粮食下面,这些线正连接着智慧仓储系统悄悄发挥作用,精心看护着这些宝贵的粮食。
粮仓内的温度和湿度是保障粮食储存安全的关键。56个平房仓都严格地保持着规定温度,夏季不高于25℃,冬天在10℃上下,实现准低温储粮,从而确保粮食质量。利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对库存粮食做到“低温、低氧、低能耗”绿色管理,遇到粮温异常等情况,智能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人员提前干预,大大降低了虫害发生率。
2017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产粮大县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齐河县抢抓这一机遇,投资2400万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6处,2020年底,6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年服务粮食数量约19.4万吨,有力推动了农户存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服务转变。
编辑:ym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