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文明办开展2023年“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 - 法治 - 法治天天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正文

通河县文明办开展2023年“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

来源:通河县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  2023-03-08 09:28:3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文明办《关于印发〈关于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巩固移风易俗成果,针对当前农村存在陈规陋习和不文明行为多发趋势,通河县文明办决定在全县农村开展2023年“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建设文明乡村。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综合运用法治、德治、自治手段,集中整治农村陈规陋习,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民参与;坚持城乡融合;坚持依法依规;坚持统筹兼顾。

重点任务:

1.整治婚庆陋习。重点整治农村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行为,减轻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倡导推行简约、高雅、文明、健康的婚礼,营造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婚俗新风。

2.整治殡葬陋习。重点整治丧葬和祭祀陋习行为,宣传引导农民群众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提倡厚养薄葬,打破农民群众讲排场、好面子的不良风气。

3.整治人情陋习。重点整治“凡事皆办”和“礼金攀比”行为,推行德礼文化,倡导合理人情往来,转变乡风民风家风。

4.整治节庆陋习。重点整治节庆期间餐饮浪费行为,聚会用餐时,适度备餐、点餐,文明、健康用餐。树立文明节俭、科学健康的节日生活理念和疫情防护意识。

5.整治家风陋习。重点整治孝道缺失和宠溺子女行为,加强对老年人的日常关怀,坚持德礼教育引导,树立正确中华孝道观和教子育子新风气。

6.整治赌博陋习。重点整治设赌抽头、聚众赌博等违法行为,遏制组织、参与赌博歪风邪气,弘扬新风正气。

7.整治封建迷信。重点整治算卦、跳神等封建迷信活动和制售传播封建迷信非法出版物行为,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根除封建迷信土壤。

8.整治卫生陋习。重点整治个别农民群众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垃圾乱扔、脏水乱泼等不良卫生习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疫情防护知识科普宣传。

工作措施:

1.推动建立移风易俗规范。推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按法定程序纳入婚丧新风、孝老爱亲、粮食节约、环境卫生等内容。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明确举办婚丧喜事范围,量化人数、桌数、钱数,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等措施,引导村民遵守相关规定。

2.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抓手,发挥主阵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狠刹人情歪风、治理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3.建立健全群众自治组织。推动行政村普遍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人协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已建立上述群众组织的,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章程和各项制度,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婚丧嫁娶服务、邻里互助和道德评议等活动。

4.发挥“红黑榜”警示作用。定期发布移风易俗“红黑榜”,“红榜”公布关心集体、孝敬父母、文明诚信、勤俭节约等正面事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违反规定,索要天价彩礼、聚会铺张、不孝敬父母、聚赌观赌、搞封建迷信等行为上“黑榜”,曝光警示。

5.推广积分制、道德银行互助模式。推广建立“积分超市”“道德银行”,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制定积分制、道德银行管理办法,推选积分制重点示范村,依托爱心超市兑换积分奖励,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6.营造文明乡风实践氛围。组织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发挥网络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引导农民群众重视在中华传统节(庆)日中践行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观,文明上网、文明用网,传播正能量。培育、选树、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孝老爱亲典型。开展农村敬老爱老、婚丧嫁娶、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爱心公益、卫生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风尚。

7.培育良好家风。把家庭家风培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调动各方,统筹推进。组织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乡贤组成道德宣讲团,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影响群众。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挥孩子在家中的影响力,树立良好道德观,传承中华孝道、诚实守信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8.加大文化产品供给。坚持堵疏结合原则,在整治农村陋习的同时,也要丰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指导扶持以推进移风易俗和树立农村文明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演出创作活动。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势,如版画、剪纸和有地方特色的秧歌戏曲等文艺形式开展移风易俗文艺活动。组织办好农民“村晚”,开放农家书屋,组织好农村电影放映,加大农村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力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编辑:ym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