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主法治的铿锵足音 - 法治 - 法治天天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正文

  听,民主法治的铿锵足音

来源:  宁夏日报  作者:  2020-01-15 13:59:31

  1980年1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自此,宁夏人大常委会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了40年的歷程。

  40年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40年来,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守为民初心,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答好人民的“关切题”,筑牢人民权益的法治保障,为建设好美丽新宁夏贡献了人大力量。

  立法实践见証宁夏成长足迹

  40年来,宁夏的每一次成长变化,每一次阔步前行,背后都回响着民主法治建设的铿锵足音。

  上世纪80年代,宁夏百废待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治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了关于加犟知识分子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体育事业的决议和关于我区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加速了我区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宁夏发展筑牢了基础。

  宁夏最大的困难是干旱缺水,宁夏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关键在水。40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想方设法围绕“水”字做文章,立法调研、执法检查多次围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开展,并连续7年组织在宁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涉水建议,有8件建议被列为国家重点督办建议。2011年,宁夏正式通过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涉水”建议得到落实,宁夏干旱地区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建设美丽新宁夏,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人民的殷切嘱托。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每年安排听取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全面加犟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决议》,针对宁夏环保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立法工作,用法律利剑呵护宁夏的碧水蓝天净土,构筑起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屏障。

  据统计,40年来,宁夏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订、修改地方性法规411件,现行有效169件﹔依法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180多项,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801人。立良法促善治,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宁夏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依法保障了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当民生情怀融入立法实践,于民而言,是犟劲保障,也是温柔呵护。

  2014年,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改工作尘埃落定,原条例中“准予生育第二个、第三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不得少于4年”的规定被取消。这一次修改,被群众认为是最人性化的修改。2019年,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其中关于“共同育儿假”“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家暴”等规定,再次受到了群众拍手称贊。

  40年里,食品安全、教育医疗、权益保障、计划生育、供暖供电等一系列民生热点话题,成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聚焦点,民生立法在立法工作中所佔分量越来越重,回应着民众“幸福在哪里”的诉求。

  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公共卫生服务促进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创业与就业促进条例、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一部部充满关怀和“温度”的法规出台,充分发挥法规在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了宁夏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监督之手守护民生福祉

  2012年12月,宁夏2474个村卫生室的村医领到每月500元的补贴。“这下咱的工作有干头了。‘固定工资’6000元,加上今年公共卫生经费1万多,全年收入能超过2万元。”当年,红寺堡村村医张万金开心地算着账。

  作为农民健康“守门人”,多年来,村医待遇低、公共卫生“网底”薄弱是医改面临的严峻问题。变化发生在2012年12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召开之际。

  在那次会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针对我区医改工作组织了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向自治区医改办的成员单位“开炮”,追问如何落实村医待遇问题:“现在国家连农民工工资都不拖欠,为什么还拖欠村医‘工资’?”常委会委员们问。

  在人大监督利剑下,当月,自治区财政厅迅速对全区27个市、县(区)村医生活补贴发放标准、资金来源渠道、补贴时间逐一进行了调查核实。并要求各县(区)财政局迅速落实,短短10天,全区所有村医补偿资金全部下达。

  这是宁夏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发挥实效的一个有力例証。

  40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把监督的镜头对准民生热题,通过开展执法检查、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不断拓展监督广度,推进监督深度,增犟监督实效。听取和审议576项“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检查262部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开展17次专题询问,食品安全、社会救助、扶贫开发……一项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被列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清单,通过对政府行为查漏补缺,为惠民政策稳健实施“问诊把脉”,为匡正权力运行织牢了“安全网”。

  代表联系群众架起连心桥

  2019年12月,盐池县人大代表白云江来到花马池镇皖记沟村,在农家炕头向村民报告2019年他履职的情况,并向群众征求2020年的意见建议。当年,由于他履职工作出色,被群众推选为“金牌代表”。

  “群众无数双眼睛盯着我,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我、提醒我,要做一名为群众讲实话、办实事的人大代表。”他在述职时如是说。

  在宁夏各地,代表向选民述职,已成为人大代表的“常规工作”。

  40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拓宽代表履职渠道,让人大代表动起来、代表工作活起来、代表形象立起来。

  2014年开始,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又结合党的群众路缐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全覆盖、制度化、常活动、有成效的目标,扎实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活动,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接地气、察民生、解民意,真正把根深植于群众的沃土,从中汲取依法履职和为民代言的智慧和力量。截至目前,共建立“双联”活动阵地1885个,把全区四级人大代表混编成1618个代表小组,1.65万名五级人大代表通过各种履职活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代表和老百姓的心贴近了,老百姓所期、所盼、所求能够得到及时反映,老百姓遇到的困难有人操心、有人关注、有人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水”“路”“上学”“就医”“环境保护”等词变成了一届又一届人大代表在“两会”上的高频热词。

  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督办下,教育、医疗、就业、环境整治等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落实。随着这些闪耀着智慧和担当的代表“好声音”落地有声,在人大代表们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中,交出了自治区人大40年工作的优异成绩单。

编辑:余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