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8年年会 暨2018"中国·安徽职教论坛"在合肥举行 - 法治 - 法治天天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正文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8年年会 暨2018"中国·安徽职教论坛"在合肥举行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2018-12-01 11:40:47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1月30日,安徽职教论坛校企合作研讨会在合肥举行。大会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主办,安徽卫蓝时代教育投资公司等协办。来自全省300多家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的代表共同出席会议。

  近年来,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企业岗位用不上、现代企业急切需要的人才学校又培养不出来,传统职业教育和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屡有出现。如何让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如何架设一条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供需的无障碍通道?职业教育院校代表和企业代表在会上,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产教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要求。日前,我省六部门也下达了《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产教融合,是当前安徽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合肥是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新兴产业和业态密集,技能人才需求量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时代的呼唤。

  目前,我省高新企业多,职业教育涵盖面大、专业比较齐全,校企各自利益诉求可融合。与会专家建议,学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建立直接、深入的联系,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需要,改革专业教学,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共同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等;企业可以为职业院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供教师进修机会、提供教学实训设备等,促进院校掌握最新前沿技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校企共同努力,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同时,我省也是教育大省,现代制造企业众多,如果在校企文化上加强融合,就更能强化合作内涵,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内生动力。专家提出,文化上一旦彼此认同,企业和学校就成为“自家兄弟”,企业会发自内心帮助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设备设施建设上下大功夫;学校也会“倾囊所有”,竭力为企业量身打造合格人才。

  此外,还有专家提出在教育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上增进融合。专家表示,校企双方惟有实现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真正融合,才能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教育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实现同频共振,校企就会主动对接院校才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方式,把企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台的专业性转化引入教学过程,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将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与企业的要求实现“零距离”。

  专家强调,要把“校企共定专业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基地”践行贯穿到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双方就可从产业和人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组织、质量评估、就业服务等环节入手,形成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一体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早已深入影响到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职业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不可回避,迟早要融合,早融合胜过晚融合。各界职教资源要有共享意识,N个企业、N个学校、N个专业尽量融合为一张区域网,甚至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一张网。

  卫蓝时代教育投资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大会协办方,将为推动我省职教领域校企融合作出自己的贡献。据悉,目前,该公司正瞄准安徽产业用人需求,联动省职成教学会、省汽车行业协会、省汽车工程学会、北京新能源汽车、新界教育新维空间站、四创电子,协同中高职业院校,嫁接人民网资源,产、学、研一体,充分实现“互联网+职教”,创新云时代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形式,致力于安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智能农机人才培养工作;创建智慧教室,开发精品慕课,打破传统僵化教学生态;是培养专业慕课人,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引领精准教学。

  该公司负责人还表示,接下来将推进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融合,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在利益共同体层面形成集体文化,为学生就业立业做准备;推进校企技术融合,实现教育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同步共振;推进校企资源融合,夯实校企合作物质基础;推进校企人员融合,在管理层面上组成治理共同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编辑:王金雷